游子

· 杜甫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 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蜀:指四川一带。
  • 吴门:指江苏一带,特别是苏州。
  • 杳然:形容遥远,难以触及。
  • 九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 三峡:指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成都卜:指在成都占卜,寻求指引。
  • 吏部眠:指在官场中沉睡,不问世事。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 衰白:指年老体衰。

翻译

在巴蜀之地,愁绪无人可诉,吴地的兴盛已遥不可及。 九江之外春草茂盛,三峡之前暮色中的帆船。 厌倦了在成都占卜寻求出路,也不愿在官场中沉睡不醒。 如果蓬莱仙境真的可以到达,我愿去询问群仙,我的衰老何时能得到解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巴蜀愁谁语”和“吴门兴杳然”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达了诗人在巴蜀的孤独和无助,后者则暗示了对吴地繁华的怀念和无法触及的遗憾。后两句通过对九江春草和三峡暮帆的描绘,进一步以自然景观来映衬内心的孤寂和迷茫。最后两句则展现了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希望通过寻访仙境来解决人生的困境和衰老的烦恼。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深邃与超脱。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