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沈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蜀:指四川地区。
- 春农:春天的农民。
- 嗷嗷:形容声音嘈杂或哀鸣。
- 朱夏:指夏季。
- 郁陶:形容云气浓密。
- 执热:忍受炎热。
- 沸鼎:沸腾的鼎,比喻酷热。
- 纤絺:细葛布,指轻薄的夏衣。
- 缊袍:旧絮袍,比喻衣物简陋。
- 风雷:风和雷。
- 飒:形容风声。
- 霈泽:大雨。
- 蓬蒿:杂草。
- 敢辞:不敢推辞。
- 茅苇:茅草和芦苇,指简陋的房屋。
- 黍豆:粮食作物。
- 二江:指四川的两条江河。
- 怒号:大声呼啸。
- 流恶:指洪水带来的污物。
- 邑里:乡村。
- 矧:何况。
- 江皋:江边高地。
- 荒庭:荒废的庭院。
- 鹳鹤:两种水鸟。
- 隐几:靠着几案。
- 沈疴:重病。
- 聚药饵:集中药材。
- 顿忘:立刻忘记。
- 进劳:进献的劳苦。
- 润物:滋润万物。
- 贷不毛:使贫瘠之地变得肥沃。
- 阴色:阴凉的气息。
- 陇亩:田地。
- 劝耕:鼓励耕作。
- 官曹:官府。
- 耒耜:农具。
翻译
四川的冬天不下雪,春天的农民还在哀鸣。 上天回转了它的哀怜,夏天的云变得浓密。 忍受着酷热如同沸腾的鼎,穿着轻薄的夏衣却像旧絮袍。 风雷声响彻万里,大雨滋润了杂草。 不敢推辞茅草屋的漏雨,却高兴粮食作物长得高。 三天没有行人,两条江河怒吼。 洪水带来的污物使乡村变得清洁,何况是远处的江边高地。 荒废的庭院里鹳鹤在走,靠着几案望着波涛。 重病集中了药材,立刻忘记了进献的劳苦。 由此知道滋润万物的功效,可以使贫瘠之地变得肥沃。 阴凉的气息静谧了田地,鼓励耕作是官府的责任。 四周邻居都拿出农具,何必只有我家操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川地区春夏之交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状况。杜甫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恩泽的赞美。诗中“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形象地描绘了酷热难耐的情景,而“霈泽施蓬蒿”则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荒庭、江皋的描写,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