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江外草堂

· 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 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 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 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 虽有会心侣,数能同钓船。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蛟龙无定窟,黄鹄摩苍天。 古来达士志,宁受外物牵。 顾惟鲁钝姿,岂识悔吝先。 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 事迹无固必,幽贞愧双全。 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 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放诞(fàng dàn):放纵不羁。
  • 雅欲:雅好,爱好。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卧疴(wò kē):卧病。
  • 诛茅:割除茅草,指开辟土地。
  • 经营:筹划营造。
  • 断手:完成,结束。
  • 面势:形势,局面。
  • 敞豁(chǎng huò):开阔。
  • 干戈:战争。
  • 偃息:停止。
  • 酣歌:尽情歌唱。
  •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生物,比喻英雄豪杰。
  • 黄鹄(huáng hú):一种大鸟,比喻高远志向。
  • 达士:通达事理的人。
  • 顾惟:回顾,思考。
  • 鲁钝:愚钝,不敏捷。
  • 悔吝:悔恨。
  • 惨澹(cǎn dàn):凄凉,黯淡。
  • 幽贞:隐逸而贞洁。
  • 蔓草:蔓延的草。
  • 霜骨:比喻老年人的身体。

翻译

我生性放纵不羁,爱好逃避世俗的自然生活。 嗜好饮酒,喜爱风中的竹林,选择居住的地方必定要有林泉。 遭遇乱世来到蜀江,卧病中找到了安逸之所。 割除茅草开辟了一亩地,广阔的地方接连不断。 从上元年开始筹划营造,到宝应年完成。 不敢奢望土木建筑的华丽,自觉局面坚固。 台亭随着地势高低而建,开阔地面对着清澈的河流。 虽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几次能一同乘船垂钓。 战争尚未停止,怎能尽情歌唱安眠。 蛟龙没有固定的巢穴,黄鹄摩天高飞。 自古以来通达事理的人,不会受外界事物牵绊。 回顾自己愚钝的资质,怎能预知悔恨的先机。 偶然带着老妻离开,凄凉地面对风烟。 事迹没有固定的必然,隐逸而贞洁的品德感到惭愧。 仍然思念那四棵小松树,蔓延的草容易缠绕它们。 霜打的松树不太高,永远成为邻里的怜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四川时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乱世的无奈。诗中,杜甫以“放诞”自居,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和对自然的热爱。他描述了自己在蜀江边的草堂生活,虽然简朴,但自得其乐。然而,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使他无法完全沉浸在田园生活中。诗的最后,杜甫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感到了现实的无奈和自身的局限。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