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渔阳:地名,在今河北省境内。
- 突骑:突击敌军的骑兵。
- 赫赫:显赫,声威盛大的样子。
- 雍王:指唐朝的雍王李适,后来的唐德宗。
- 都节制:统帅,指挥。
- 猛将:勇猛的将领。
- 飘然:形容行动迅速,不拖泥带水。
- 后时:落后于时机。
- 本朝:指唐朝。
- 禄山:指安禄山,唐朝末年的叛乱领袖。
- 雄武城:安禄山在渔阳北筑的城池,用以防御和进攻。
- 旧防:原有的防御措施。
- 败走:战败逃跑。
- 系书:系上书信,指写信。
- 燕耆旧:指燕地的老朋友或旧部。
- 十万兵:形容兵力众多。
翻译
渔阳的突击骑兵依然精锐,显赫的雍王统帅着他们。 勇猛的将领行动迅速,恐怕落后于时机,不归顺本朝并非明智之举。 安禄山在北方筑起了雄武城,原有的防御措施在战败后归于他的营地。 写信请问燕地的老朋友,今日何须动用十万大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渔阳地区的军事形势,通过对比雍王的威武与安禄山的叛乱,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猛将飘然恐后时”一句,既展现了将领的英勇,也隐含了对时机的紧迫感。结尾的“今日何须十万兵”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杜甫诗歌中一贯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社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