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大麦行

· 杜甫
大麦乾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乾枯(qián kū):干枯,指植物失去水分而枯萎。
  • 行泣(xíng qì):边走边哭泣。
  • 腰镰(yāo lián):腰间挂着镰刀,指劳作。
  • 胡与羌(hú yǔ qiāng):古代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称呼。
  • 部领(bù lǐng):率领,指挥。
  • 托身(tuō shēn):寄托身体,指寻求庇护或安身之所。

翻译

大麦干枯,小麦已黄,妇女边走边哭泣,丈夫四处躲藏。 东至集壁,西到梁洋,问谁腰间挂着镰刀,是胡人和羌人。 难道没有蜀地的士兵三千人吗?他们辛苦地率领着,面对着漫长的江山。 如何能像鸟儿一样拥有羽翅,寄托身体于白云之中,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无奈心情。诗中,“大麦乾枯小麦黄”一句,既反映了农作物的成熟,也暗示了农民的艰辛。妇女的哭泣和丈夫的躲藏,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归乡的深切渴望,通过比喻自己如鸟儿般拥有羽翅,寄托于白云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由与安宁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反映了杜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