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

· 杜甫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柯谷: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应为秦州(今甘肃天水)附近的一个山谷。
  • 传道:传说,流传的说法。
  • 深藏:隐秘地藏匿,指谷中人家不易被外界发现。
  • 藤盖瓦:用藤蔓覆盖在屋顶上,代替瓦片。
  • 映竹:竹影映照。
  • 水穿沙:水流穿过沙地。
  • 瘦地:贫瘠的土地。
  • :谷子,这里泛指粮食作物。
  • 阳坡:向阳的山坡。
  • 船人:船夫,这里可能指当地居民或往来的人。
  • 相报:互相告知。
  • 失桃花:错过桃花盛开的时节。

翻译

传说中的东柯谷,隐秘地藏匿着数十户人家。 对面的房屋被藤蔓覆盖,竹影映照下,水流穿过沙地。 贫瘠的土地反而适宜种植谷子,向阳的山坡可以种植瓜果。 船夫近来相互告知,只怕错过桃花盛开的时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秦州东柯谷的田园风光和居民生活。诗中,“深藏数十家”描绘了谷中人家的隐秘与宁静,“藤盖瓦”和“映竹水穿沙”则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画卷。后两句提到谷中土地虽贫瘠,却适宜种植粮食和瓜果,展现了当地居民的勤劳与智慧。结尾的“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则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对时节变化的敏感,增添了诗意和情感色彩。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