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五首

· 杜甫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 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 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 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桂:一种珍贵的树木,这里比喻国家的精英或忠诚之士。
  • 青梧:梧桐树,常用来象征高洁或国家。
  • 强干地:指国家或朝廷。
  • 不臣朝:指不忠于朝廷的人或国家。
  • 受钺:古代君主赐予将领的象征权力的斧钺,这里指任命重要职务。
  • 亲贤:亲近贤能之人。
  • 卑宫:指简朴的宫殿,这里可能指朝廷的谦逊态度。
  • 制诏:皇帝的诏令。
  • 古封建:古代的分封制度。
  • 箫韶:古代的乐曲,这里指美好的音乐或和谐的景象。

翻译

丹桂树在风霜中遭受严峻考验,青梧树日夜凋零。 自古以来,强大的国家,没有不忠于朝廷的。 任命贤能之士亲赴战场,朝廷虽简朴却能远距离下达诏令。 最终还是依照古代的分封制度,难道只是为了听那和谐的箫韶之音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丹桂和青梧的比喻,描绘了国家的困境和忠诚之士的遭遇。诗中强调了国家强大与忠诚的重要性,以及朝廷的明智决策和古代分封制度的价值。杜甫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理想政治制度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