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郭十五受判官

· 杜甫
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 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 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药裹(yào guǒ):指药物,这里指因病而需用的药物。
  • 燕石:指燕山所产的石头,比喻珍贵而难得的东西。
  • 星陨(xīng yǔn):指星星坠落,比喻珍贵的东西失去。
  • 隋珠:指隋朝的珠宝,比喻珍贵的东西。
  • 乔口橘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片时:短暂的时间。

翻译

我虽才疏学浅,年老尚有虚名,卧病在江湖之畔,春天又来临。 因病关心药物,诗作也因此荒废,但花枝映入眼帘,诗句却自然成形。 我拥有的只是如燕山石般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失去了如星辰陨落般的珍贵。 自得如隋珠般的光辉,夜晚也觉得明亮。 乔口橘洲的风浪急促,系着帆船,何必吝惜这片刻的旅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晚年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才微岁老尚虚名”一句,既自谦又自嘲,透露出诗人对虚名的淡漠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病中,对药物的关心与对诗歌的荒废形成对比,但即便如此,自然的美景仍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后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失去珍贵事物的遗憾和对现有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诗人以乔口橘洲的风浪和系帆的场景,抒发了对旅途的期待和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晚年的生活态度和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