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达行在所三首

· 杜甫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笳(hú 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笛子,常用于表达哀怨之情。
  • 汉苑:指汉代的皇家园林,这里泛指古代的宫苑。
  • 间道:秘密的小路,这里指诗人逃难时所走的小路。
  • 司隶:古代官名,这里指代朝廷。
  • 南阳:地名,这里指代东汉光武帝刘秀,因其起家于南阳。
  • 翻倒:极度,翻天覆地。
  • 呜咽(wū yè):低声哭泣。

翻译

夜晚听到胡笳的哀怨之声,勾起了我的愁思;春天里的汉代宫苑,显得格外凄凉。 能够活着回到这里,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我曾秘密地走小路逃难,那时生死未卜。 现在朝廷的气象初现,就像南阳的光武一样,充满了新气象。 我的喜悦之情翻天覆地,激动到极点,不禁呜咽哭泣,泪水沾湿了衣巾。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历经艰险后终于到达行在所(皇帝临时驻地)时的感慨之作。诗中,“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后两句“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生还的庆幸和对逃难时生死未卜的回忆。最后两句“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以及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在动荡时期的复杂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