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燕集送□□□之秣陵分赋姑苏台

· 瞿智
高台崔巍插天起,势压雄城三百里。 云窗雾阁迷烽烟,日日吴王醉西子。 桂膏兰烬烧春云,锦丝瑶管空中闻。 甲兵重来破歌舞,粲齿修眉散如雨。 双钩带血不敢飞,城荒草碧春风吹。 祇今惟有台前月,曾照吴宫花发时。 慷慨悲歌叹陈迹,霜乌怨啼枫叶赤。 明朝送客过钟陵,西望茫茫五湖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虎丘: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燕集:宴会。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市的别称。
  • 姑苏台:位于苏州,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高台。
  • 崔巍:形容山势高峻。
  • 烽烟: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烟火。
  • 桂膏兰烬:指香料燃烧的余烬,形容宫廷的奢华。
  • 锦丝瑶管:指华丽的丝织品和美妙的音乐。
  • 粲齿修眉:形容美丽的女子。
  • 双钩带血:可能指古代的兵器,如钩镰枪等。
  • 祇今:如今。
  • 霜乌:寒鸦。
  • 钟陵:古地名,今南京市的一部分。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边的湖泊。

翻译

高台巍峨耸立,直插云霄,其气势压倒了周围三百里的雄伟城池。云雾缭绕的窗阁中,烽烟四起,而吴王却每日沉醉于西子的美色之中。宫中燃烧着桂膏兰烬,春云般缭绕,锦丝瑶管的音乐在空中回荡。然而,当甲兵重来,歌舞被打破,美丽的女子如雨点般散落。双钩带血,不敢飞舞,城池荒凉,草木青翠,春风吹拂。如今只剩下台前的月光,曾照耀过吴宫花开的时候。慷慨悲歌,感叹这陈旧的遗迹,寒鸦在枫叶如血的树间哀鸣。明天送客去钟陵,西望茫茫的五湖,水波泛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姑苏台的雄伟与吴王宫廷的繁华,以及后来的衰败与荒凉。通过对高台、烽烟、歌舞、甲兵等元素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桂膏兰烬”、“锦丝瑶管”等词藻华丽,展现了昔日宫廷的奢华;而“双钩带血”、“城荒草碧”则映衬出战争的残酷和荒凉。结尾的“慷慨悲歌”与“霜乌怨啼”更是深化了诗的悲怆氛围,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

瞿智

智一名荣智,字睿夫,一字惠夫,其先嘉定州人。父晟,迁昆山。兄信字实夫,时齐名,称二瞿先生。智嗜学明《易》,至正间,宪司试辟后青龙镇学教谕,摄绍兴府录判,寻弃官去。睿夫博雅能诗,以书法钩勒兰花,笔致妙绝。时寓华亭,所居有通波阁。与黄晋卿、段吉甫、李季和、成原常、张伯雨诸君友善。季和尝曰:予客游娄县,与瞿、郭、卢、吕诸君日相从为嬉游,登山临水,饮酒赋诗,五六人者无不与焉。伯雨赠诗云:「青龙江上古儒宫,子去横经作士风。当户九峰春树隔,去家百里海潮通。」原常赠诗云:「老夫亦有鹅溪绢,也欲相从看画兰。」亦极一时之盛也。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