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崓山(gù shān):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所向往的仙境。
- 莹莹:明亮清澈的样子。
- 芬芳:香气扑鼻。
- 霞浆:比喻美酒,如同霞光般绚烂。
- 酩酊(mǐng dǐng):形容大醉。
- 世虑:世俗的忧虑。
- 轻狂:放荡不羁。
- 仙乡:仙人居住的地方,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道者:修道之人。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翻译
遥望崓山,山景正美,晶莹剔透,芬芳四溢。春日佳节,气温宜人,白昼悠长。此时最宜畅饮如霞光般绚烂的美酒。
酣畅淋漓地歌唱,欢笑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吟咏欢笑胜过了放荡不羁。往来于仙人居住的道者之地,经过这里,庆祝重阳佳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春日仙境的画卷,通过遥望崓山,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芬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霞浆”、“仙乡”等词汇,增添了诗意的神秘与超凡,而“酩酊歌欢忘世虑”则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忘却尘世纷扰的豁达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刘处玄
刘处玄(公元1147--1203)字通妙,一说字道妙,号长生子。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游寓齐豫,乞食炼形,重阳君去世后,与马谭邱守孝庐墓三年,遵师遗言随谭长真奔赴洛阳,亦如谭长真以游方乞食为生,花街柳巷炼性。与谭常有书信往来。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继任全真掌教,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返回掖县老家,大弘教法,金章宗闻风征请,待如上宾,官僚士庶络绎相仍,户外之履,无时不盈。承安四年(公元1198)乞归,赐名“灵虚”。
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仙去。至元六年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世称“长生真人”。为“北七真”之一。以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随山派. 简称随山派。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