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五首

大道本常在,为士者弗由。 穷居叹时迈,逐世竟悠悠。 豪强互吞劫,雄智复相尤。 遂令务誇诈,攘窃何时休? 所贵者仁义,势力焉足谋? 懿教信辽矣,民风此其媮。 默默掩幽室,感之纷泪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道:指道德伦理的正道。
  • 穷居:指隐居不仕。
  • 时迈:时光流逝。
  • 逐世:随波逐流,迎合世俗。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此处指世事无常。
  • 豪强:有权势的人。
  • 吞劫:吞并掠夺。
  • 雄智:高明的智谋。
  • :指责,非难。
  • 誇诈:夸大其词,欺骗。
  • 攘窃:偷窃,掠夺。
  • 仁义:仁爱和正义。
  • 懿教:美好的教化。
  • :遥远。
  • 民风:民间的风俗习惯。
  • :同“偷”,指轻薄、不庄重。
  • 默默:沉默不语。

翻译

大道本是恒常存在的,但士人却不遵循。隐居者感叹时光流逝,随波逐流的人世事无常。有权势的人互相吞并掠夺,高明的智谋也相互指责。于是人们变得夸大其词,欺骗和掠夺何时才能停止?真正可贵的是仁爱和正义,权势又怎能作为谋略?美好的教化似乎遥不可及,民间的风俗也变得轻薄。我默默地关上幽静的房门,感慨这一切,不禁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忧虑。诗中,“大道”与“仁义”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而现实中的“豪强吞劫”、“誇诈攘窃”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教化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奈。诗的结尾,作者以“默默掩幽室,感之纷泪流”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和无力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