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九灵山

· 戴良
九灵眇何许,连峰高不极。 依稀接远雾,仿像起寒色。 我家是山下,别来岁频易。 屋庐閒鸟声,冢墓遗兽迹。 可望不可至,空多故乡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灵:指九灵山,山名。
  • (miǎo):远。
  • 何许:何处。
  • 连峰:连绵的山峰。
  • 不极:无边无际。
  • 依稀:模糊不清。
  • 接远雾:与远处的雾气相连。
  • 仿像:仿佛,似乎。
  • 起寒色:呈现出寒冷的色调。
  • 岁频易:岁月频繁更替。
  • 屋庐:房屋。
  • (xián):同“闲”,寂静。
  • 冢墓:坟墓。
  • 遗兽迹:留下野兽的足迹。
  • 空多:徒然增多。
  • 故乡忆:对故乡的思念。

翻译

九灵山在何方?连绵的山峰高耸无际。 模糊地与远方的雾气相连,仿佛呈现出寒冷的色调。 我家就在那山下,自从离开,岁月频繁更替。 房屋寂静,鸟声悠闲,坟墓旁留下野兽的足迹。 可见却不可到达,徒然增多对故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遥远故乡九灵山的深切思念。通过“九灵眇何许”和“连峰高不极”的描绘,展现了山的遥远与高耸,增强了诗人的乡愁。诗中“依稀接远雾,仿像起寒色”巧妙地以视觉和感觉的模糊来表达距离的遥远和心灵的孤寂。后半部分通过对故乡景象的具体回忆,如“屋庐閒鸟声,冢墓遗兽迹”,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