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圃四首

· 戴良
三春丰雨泽,晨兴观我畦。 嘉蔬有馀滋,草盛相与齐。 戮力治荒秽,指景光已西。 好月因时来,归路杳然迷。 暮鸟寻旧林,晚兽遵故蹊。 我亦息微劳,去去安吾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治圃:整治菜园。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
  • 丰雨泽:雨水充沛。
  • 晨兴:早晨起床。
  • :菜园中划分的小区。
  • 嘉蔬:优质的蔬菜。
  • 馀滋:多余的养分。
  • 草盛:草长得很茂盛。
  • 相与齐:互相竞争,一样高。
  • 戮力:共同努力。
  • 荒秽:杂草丛生。
  • 指景光已西:指太阳已经西下。
  • 好月:明亮的月亮。
  • 因时来:随着时间到来。
  • 杳然迷: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 暮鸟:傍晚的鸟。
  • 旧林:原来的树林。
  • 晚兽:傍晚的野兽。
  • 遵故蹊:沿着旧路走。
  • 息微劳:停止轻微的劳作。
  • 去去:离开。
  • 安吾栖:安心地回到我的住处。

翻译

春季的三个月雨水充沛,早晨我起床观察我的菜园。优质的蔬菜有着充足的养分,但杂草也长得很茂盛,与蔬菜一样高。我们共同努力清理杂草,太阳已经西下。明亮的月亮随着时间到来,回家的路已经模糊不清。傍晚的鸟儿飞回原来的树林,傍晚的野兽沿着旧路走。我也停止了轻微的劳作,离开这里,安心地回到我的住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早晨整治菜园的情景,通过对比嘉蔬与杂草的生长,表达了劳作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戮力治荒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而“好月因时来”则带来了一丝宁静与慰藉。结尾的“去去安吾栖”表达了劳作后的满足与归家的安宁,整体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田园诗的韵味。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