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曲次刘正仲韵

山翁隐居雁苍谷,春树年年为翁绿。 耕休坐树作劳歌,山光水影相徵逐。 歌成无人祗自娱,行人颇怪歌声殊。 循踪历历见井舍,恐是避秦来此居。 花烟溟濛乱晴雨,山前仓庚后杜宇。 客来不喜亦不惊,但道寒暄无俗语。 山中今岁是何年,黄旗徵树装楼船。 浅村已尽到深谷,逢人未说先凄然。 忧来宛转歌不已,我树非材端后死。 五陵当日蓊如云,如今何处悲风起。 山南老农亦不忧,机浅不为妻子谋。 日高饭饱牛背坐,日晚放牛溪上游。 人生逐名被名误,十年车马长安路。 长安路绝云雾昏,归来弃笔寻农具。 旧游年少难与随,梦境一笑难重追。 惟有剡源穷掌固,相思望断西天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逐(zhēng zhú):追随,相伴。
  • 溟濛(míng méng):模糊不清的样子。
  • 仓庚(cāng gēng):即黄莺。
  • 杜宇(dù yǔ):即杜鹃鸟。
  • 寒暄(hán xuān):问候与应酬。
  • 俗语(sú yǔ):日常用语,非文学性语言。
  • 宛转(wǎn zhuǎn):形容声音或情感曲折动人。
  • 五陵(wǔ líng):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此处泛指贵族墓地。
  • 蓊如云(wěng rú yún):形容茂盛如云。
  • 剡源(shàn yuán):地名,此处可能指作者的故乡或特定地点。
  • 穷掌固(qióng zhǎng gù):穷尽,固守。

翻译

山中的老翁隐居在雁苍谷,春天的树木年年为他绿意盎然。耕作休息时坐在树下唱歌,山光水影相互追随。歌唱完毕却无人聆听,只能自我娱乐,行人听到了这奇特的歌声感到奇怪。沿着踪迹一一看到村庄,恐怕是有人为了逃避世俗而来此居住。花儿在模糊的烟雾中随着晴雨变换,山前有黄莺后有杜鹃。客人来访既不惊喜也不惊慌,只谈论些寒暄而不说俗话。山中今年是哪一年,黄旗装饰的楼船在树间徵逐。从浅村走到深谷,遇到人还未开口就先感到凄凉。忧愁来临时歌声不断,我这树不材却得以长寿。当年五陵之地茂盛如云,如今哪里还能听到悲风。山南的老农也不担忧,他的机巧不深,不为妻子儿女谋划。日高时吃饱饭坐在牛背上,日落时放牛在溪边游荡。人生追逐名声却被名声所误,十年间车马奔波在长安路上。长安路被云雾遮蔽,归来后抛弃笔墨寻找农具。旧时的游伴难以再同行,梦境中的往事难以重追。只有剡源我穷尽固守,相思之情望断西天边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山中隐士的生活,通过对比山中的宁静与外界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春树、山光水影、花烟、仓庚、杜宇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通过“耕休坐树作劳歌”和“客来不喜亦不惊”等句,展现了隐士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结尾处的“相思望断西天垂”则透露出对远方和过去的深深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