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藓骨:指松树的枝干,因其表面常生有苔藓,故称。
- 劫火:原指佛教中所说的世界毁灭时的大火,后泛指火灾。
- 穷阴:极度的阴冷。
- 鳞髯:形容松枝的形状,如龙鳞和胡须。
- 红云:比喻火焰。
- 膏液:指松脂。
- 紫雾:比喻燃烧松枝时产生的烟雾。
- 馀烬:燃烧后剩下的灰烬。
- 死灰:熄灭的灰烬。
- 岁寒心: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源自松树在寒冷冬季依然青翠的特性。
- 苍龙:比喻松树,因其形态似龙。
- 涧底吟:比喻松枝燃烧时的声音,如同龙在涧底吟唱。
翻译
松枝的藓骨遭受了劫火的侵袭,却仍试图用春意驱散极度的阴冷。 松枝燃烧时,鳞髯般的枝条闪动着红云般的火焰,松脂香融入了紫雾般深沉的烟雾中。 即使成为灰烬,也留有霜后的坚韧,熄灭的灰烬难以抹去岁寒中的坚贞心志。 有时火焰随风而起,那声音犹如苍龙在涧底吟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松枝在火中的燃烧,展现了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藓骨”、“鳞髃”、“膏液”等词语生动描绘了松枝的形态和燃烧时的景象,而“馀烬尚留霜后节,死灰难灭岁寒心”则深刻表达了松树即使在火中化为灰烬,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依旧不灭。最后,“有时焰起随风转,犹是苍龙涧底吟”以比喻手法,将松枝燃烧的声音比作苍龙吟唱,赋予了松树以生命和灵性,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谢宗可
宗可字□□,金陵人。有咏物诗百篇传于世。汪泽民题其卷,以为绮靡而不伤于华,平淡而不流于俗。大抵元人咏物,颇尚纤巧,而宗可尤以见长。今择其雅练者录之。其他句法,多可存者,如咏《纸衾》云:「松床夜暖云生席,蕙帐香融雪满身。」《梅梦》云:「暖入罗浮春困早,香迷姑射晓醒迟。」《笔阵》云:「怒卷龙蛇云雾泣,长驱风雨鬼神惊。」《莺梭》云:「柳堤暗卷丝千尺,花坞横抛锦万机。」《鹭羽扇》云:「暑退沙头千点雪,凉生顶上几丝风。」《螳螂簪》云:「鬓雪冷侵霜斧落,发云寒压翠裳空。」《螺壳酒杯》云:「尊中绿照珠光润,掌上春擎海气多。」《网巾》云:「筛影细分云缕滑,棋文斜界雪丝乾。」《琉璃帘》云:「净练悬风晴未落,明河接地晓难收。《水灯》云:「珠浮赤水光犹湿,火浴丹池夜未乾。」《霜花》云:「有艳淡妆宫瓦晓,无香寒压板桥秋。」《纸鸢》云:「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蟠梅》云:「风霜气势从千折,铁石心肠亦九回。」《砚冰》云:「一泓晓色玄霜重,半夜天风黑水乾。」《尘世》云:「微步缓随罗袜起,清歌飞绕画梁空。」《醒酒石》云:「苍骨冷侵酣枕梦,苔痕清逼醉乡春。」《梅杖》云:「江路策云香在手,溪桥挑月影随人。」《雪煎茶》云:「月团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问梅》云:「钟残角断愁多少,月落参横梦有无。」《莼线》云:「冰縠冷缠青缕滑,翠钿细缀玉丝香。」类皆婉秀有思致也。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