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张御史死节歌

张御史,骂贼死,国忠臣,家孝子。 忠义国家培植来,白日照耀黄金台。 此身许国誓不二,不信白骨生青苔。 近者汝阳妖贼起,挥刀杀人丹汝水。 侯指头上獬豸冠,掌柱乾坤立人纪。 侯颈可断身可捐,义不与贼同戴天。 眦裂齿碎加愤怒,发直上指目炯然。 贼刀入口钩侯舌,舌断含糊骂不绝。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颜平原,张睢阳,一日虽短千载长。 人谁不死死忠义,汗简至今名字香。 朝廷易名赐庙食,人谁无心应感激? 坐令忠义销凶邪,凿井耕田歌帝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汝阳:地名,今河南省汝阳县。
  •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 死节:为忠于国家而牺牲。
  • 獬豸冠:古代法官的帽子,象征公正。
  • 乾坤:天地,比喻国家或社会。
  • 人纪:人的道德准则。
  • 眦裂齿碎:形容极度愤怒。
  • 发直上指:头发竖起,指向天空,形容愤怒至极。
  • 目炯然:眼睛明亮,形容坚定。
  • 化碧血:比喻忠贞不渝,死后血化为碧玉。
  • 颜平原张睢阳:历史上的忠臣,颜真卿和张巡。
  • 汗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比喻史书。
  • 凿井耕田:比喻安定的生活。

翻译

张御史,因骂贼而死,是国家的忠臣,家中的孝子。 忠义是国家的根基,如同白日照耀着黄金台。 他誓言此身许国,绝不二心,不相信自己的白骨会生出青苔。 近来汝阳有妖贼兴起,挥刀杀人于丹水之畔。 张御史以头上的獬豸冠为誓,要支撑起天地,确立人的道德准则。 他的颈可以断,身可以捐,但绝不与贼共戴天。 他的眼睛愤怒得几乎要裂开,牙齿咬得粉碎,头发直竖,眼睛明亮而坚定。 贼人的刀进入他的口中,钩住他的舌头,即使舌头断了,他依然含糊不清地骂不绝口。 他的孤忠足以表明他的丹心,即使死后三年,他的血也会化为碧玉。 颜平原和张睢阳,虽然只活了一天,但他们的精神却流传了千年。 人谁无死,但死于忠义,他们的名字至今在史书中散发着香气。 朝廷赐予他庙食,人们无不感动。 他的忠义足以消除凶邪,使人们能够凿井耕田,歌颂帝力。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张御史的忠义精神,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他的坚定和不屈。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白日照耀黄金台”象征国家的光明和正义,“化碧血”比喻忠贞不渝的精神。通过对张御史的赞美,诗人强调了忠义的重要性,并以此激励后人效仿。整首诗语言铿锵有力,情感深沉,是对忠臣义士的最高赞誉。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