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谣椎髻舞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坎井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坎井,浅井。
  • 渤澥:即渤海,这里比喻广阔的世界。
  • 虾蚬:小型的水生动物。
  • 怒腹气:指蛙鼓腹时的样子,比喻无用的愤怒。
  • 长鱼:大鱼。
  • 跋浪:翻腾浪花。
  • 吞舟:吞下船只,比喻大鱼的凶猛。
  • 任公:古代传说中的渔夫,能捕大鱼。
  • 雪花鲙:指鱼肉,形容鱼肉白如雪花。
  • 输芒蟹:指螃蟹,这里比喻有用的生物。
  • 放蛙人:指释放蛙的人,比喻施恩者。

翻译

像坎井里的蛙一样,从狭窄的地方跳到广阔的渤海,苟且偷生在虾蚬之间,你那鼓腹的怒气又有何用?大鱼翻腾浪花,想要吞下船只,最终却成了任公捕获的美味雪花鱼肉。 蛙啊,你幸运地偷生了,却愧对那些有用的螃蟹。之前释放你的人,今天的恩情如同大海般深广。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坎井蛙与长鱼的命运,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无用愤怒的人。诗中,“坎井蛙”与“长鱼”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苟且偷生,后者则有吞舟之志,但最终都成为他人的食物。后两句则通过“放蛙人”的恩情,暗示了感恩与回报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寓意深刻。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