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宗师题大涤洞郎师房

一庵闲地足神仙,能驻人间大小年。 赤鲩夜飞丹井月,紫鸾春步术苗田。 山经我欲紬金匮,昼漏时闻滴宝莲。 便驾飙轮上天柱,不辞身倚帝青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宗师:对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 大涤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道观或修行之地。
  • 郎师:对道士的尊称。
  • 闲地:清静之地。
  • 足神仙:足以让人感觉像神仙一样。
  • :停留。
  • 大小年:指长寿。
  • 赤鲩:红色的鲤鱼,这里指道士炼丹的象征。
  • 丹井:炼丹用的井。
  • 紫鸾:紫色的凤凰,传说中的神鸟。
  • 术苗田:种植草药的田地。
  • 山经:山中的经典,可能指道家的经书。
  • 紬金匮:整理珍贵的文献。
  • 昼漏:白天的漏刻,古代计时器。
  • 宝莲:珍贵的莲花,常用来比喻高洁。
  • 飙轮:快速旋转的车轮,比喻快速上升。
  • 天柱:神话中的支撑天空的柱子。
  • 帝青:天帝的青色,指天空。

翻译

在这清静之地,足以让人感觉像神仙一样,能够停留人间,享受长寿。红色的鲤鱼在夜晚飞跃炼丹井上的月光,紫色的凤凰在春天漫步于种植草药的田间。我渴望整理山中的经典文献,白天的漏刻不时传来滴水声,如同珍贵的莲花。便驾着快速旋转的车轮上升到天柱,不辞辛劳地身倚在天帝的青色天空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士修行生活的理想境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仙境的向往和对长寿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道教象征和神话元素,如赤鲩、丹井、紫鸾、术苗田等,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山经的整理和对宝莲的描绘,展现了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执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