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夜泊怀陈幼孺

· 徐熥
吴江残露冷丹枫,万里还家叹转蓬。 世路升沉同塞马,乡书寥落怨边鸿。 舟移晚渡三更月,桥跨秋波百丈虹。 犹忆当年分别处,征衣憔悴泣西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垂虹:指彩虹,这里形容桥的美丽。
  • 残露:指夜晚残留的露水。
  • 丹枫:红色的枫叶。
  • 转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塞马:指边塞的马,比喻世事无常。
  • 边鸿:边疆的鸿雁,比喻远离家乡。
  • 舟移:船只移动。
  • 晚渡:傍晚时分渡河。
  • 秋波:秋天的水波,这里形容水面。
  • 征衣:出征时穿的衣服。
  • 憔悴:形容人因忧愁或疾病而显得瘦弱。
  • 泣西风:在西风中哭泣。

翻译

吴江边上,残留的露水冷冷地打在红色的枫叶上,我万里归家,却感叹自己像转动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人生的起伏就像边塞的马一样无常,家乡的消息稀少,让人怨恨边疆的鸿雁。船只在傍晚的月光下移动,渡过河流,桥横跨在秋天的水波上,像一道百丈长的彩虹。我仍然记得当年分别的地方,出征时穿的衣服在西风中显得憔悴,我哭泣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家途中的感慨与回忆。诗中,“残露冷丹枫”与“万里还家叹转蓬”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通过对“塞马”和“边鸿”的比喻,进一步抒发了世事无常和乡愁的情感。结尾的“征衣憔悴泣西风”则是对过去分别时刻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