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枫桥寄陈汝大先生

· 徐熥
萧萧羸马厌驰驱,愁听枫桥月落乌。 开遍芙蓉思故国,折来杨柳记西湖。 十年献赋青云薄,千里题诗白社孤。 我为飘零双鬓短,忆君霜雪满头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马嘶声。
  • 羸马:瘦弱的马。
  • 驰驱:奔走,奔波。
  • 枫桥: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
  • 芙蓉:荷花。
  • 故国:故乡。
  • 杨柳: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这里可能指作者的故乡或曾经的美好时光。
  • 献赋: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学作品,以求得官职。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白社:指隐居的地方。
  • 飘零:漂泊无定。
  • 双鬓短:指年纪已大,鬓发稀疏。
  • 霜雪满头颅:比喻头发已白。

翻译

马儿瘦弱,嘶鸣声萧萧,我厌倦了奔波劳碌, 愁绪满怀,听着枫桥边月落时乌鸦的叫声。 看到满池的荷花,我思念起遥远的故乡, 折下柳枝,我记起了西湖边的往事。 十年间我向朝廷献上诗文,却未能得到高官显爵, 千里之外,我在隐居之地孤独地题诗。 我因漂泊无定,双鬓已稀疏, 回忆起你,已是满头白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萧萧羸马”与“愁听枫桥月落乌”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夜晚的孤寂,而“开遍芙蓉思故国”与“折来杨柳记西湖”则通过具象的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后两句“十年献赋青云薄,千里题诗白社孤”反映了作者对功名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以及隐居生活的孤独。结尾的“我为飘零双鬓短,忆君霜雪满头颅”则进一步以自己的老去和对友人的思念,加深了全诗的哀愁氛围。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