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昆仲画障

· 徐熥
寒流瀰瀰泻石壁,严霜剥树枯干瘠。 鬼斧斸石江浒蹲,怒蛟吹水奔涛逆。 鼪鼯狐魅昼攫人,丛林灌木无行迹。 我览生绡毛骨寒,披索枯肠动吟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瀰瀰(mí mí):水流广阔的样子。
  • 剥树:使树皮脱落。
  • 斸石(zhú shí):用斧头砍石。
  • (hǔ):水边。
  • :蹲伏。
  • 鼪鼯(shēng wú):指黄鼠狼。
  • 狐魅:狐狸精。
  • 行迹:行走的痕迹。
  • 生绡:指画绢。
  • 吟魄:指吟咏的兴致。

翻译

寒冷的流水广阔地泻在石壁上,严霜使得树皮脱落,树干变得干枯瘦弱。鬼斧神工般地砍凿石头,江边蹲伏着,愤怒的蛟龙吹起水花,形成逆流的波涛。黄鼠狼和狐狸精在白天捕食人,丛林和灌木中没有人的行走痕迹。我看着这幅画绢,感到毛骨悚然,迫使自己去思考,激发了吟咏的兴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寒冷的自然景象和荒凉的环境,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诗中“寒流瀰瀰泻石壁”和“严霜剥树枯干瘠”生动地描绘了严酷的自然环境,而“鬼斧斸石江浒蹲”和“怒蛟吹水奔涛逆”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紧张气氛。后两句“鼪鼯狐魅昼攫人,丛林灌木无行迹”进一步以动物的威胁和无人迹的荒凉,加深了这种恐怖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这幅画时的深刻感受和创作冲动。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荒凉、恐怖景象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表达。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