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欧阳霖仲归乡

· 徐熥
梁狱书成泪未乾,天涯流落畏途难。 杼投已信曾参语,袍赠谁怜范叔寒。 逆旅相逢愁咄咄,故乡归去路漫漫。 布衣正好弹长铗,何必逢人变鹖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梁狱书:指在梁地监狱中写下的书信或文章。
  • 杼投:杼,织布的梭子。投,投入。这里指曾参(孔子弟子)的母亲三次听到“曾参杀人”的谣言后,信以为真,投杼而走。比喻谣言重复多次,连最信任的人也会动摇。
  • 袍赠:赠送袍子。范叔,即范雎,战国时秦国名相,曾因被诬陷而受困,后得郑安平赠袍,得以脱困。
  • 逆旅:旅馆,这里指旅途中的住处。
  • 咄咄:形容词,表示惊讶或不满的声音。
  • 漫漫:形容词,形容路途遥远或时间长久。
  • 布衣:指平民,没有官职的人。
  • 长铗:长剑。
  • 鹖冠:鹖,音hé,一种鸟。冠,帽子。鹖冠,古代武士戴的帽子,这里指武士或军人。

翻译

在梁地的监狱中写下的书信,泪水还未干,流落在天涯,害怕旅途的艰难。 曾参的母亲因为谣言三次投杼而走,已经相信了曾参的话,但谁会像郑安平赠袍给范雎那样,怜悯我这个寒士呢? 在旅馆中相遇,心中充满了惊讶和不满,回到故乡的路途遥远而漫长。 作为一个平民,正好可以弹奏长剑,何必在人前变装成武士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徐熥在流落他乡时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历史典故“杼投已信曾参语”和“袍赠谁怜范叔寒”来比喻自己的困境和无人理解的悲哀。末句“布衣正好弹长铗,何必逢人变鹖冠”则显示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坚持本色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