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王元直金陵书却寄

· 徐熥
芳草天涯怨不胜,怀人魂梦苦无凭。 何来一骑过淮水,传得双鱼自秣陵。 桃叶暖风春访伎,杏花微雨夜寻僧。 玉蝉精舍葳蕤锁,寂寞疏林半点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 怨不胜:怨恨之情难以承受。
  • 怀人:思念远方的亲友。
  • 魂梦:梦境中的思念。
  • 无凭:没有依靠,无法实现。
  • 一骑:一人骑马。
  • 过淮水:越过淮河,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 传得双鱼:传递书信。双鱼,古代书信的代称。
  • 自秣陵:来自南京,秣陵是南京的古称。
  • 桃叶暖风:形容春天的温暖和美好。
  • 春访伎:春天去访问歌女。
  • 杏花微雨:杏花盛开时的小雨,增添了诗意。
  • 夜寻僧:夜晚寻找僧侣,可能指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 玉蝉精舍:指精致的居所。
  • 葳蕤锁:形容门锁精美,也暗示了居所的封闭和孤独。
  • 疏林半点灯:稀疏的树林中只有微弱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翻译

芳草遍布的天涯,我的怨恨之情难以承受,思念远方的人,梦境中的思念也无法实现。突然有一人骑马越过淮河,带来了来自南京的书信。春天的暖风吹拂着桃叶,我访问了歌女;杏花盛开时的小雨中,我在夜晚寻找僧侣。我那精致的居所被精美的门锁封闭,稀疏的树林中只有微弱的灯光,显得格外寂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诗中通过“芳草天涯”、“魂梦无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遥远和无法触及的情感距离。后通过“一骑过淮水”和“传得双鱼自秣陵”的转折,带来了远方亲友的消息,增添了一丝慰藉。然而,诗的结尾又回到了孤独和寂寞的氛围中,通过“玉蝉精舍葳蕤锁”和“疏林半点灯”的描写,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