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在杭司理湖州

· 徐熥
长安跃马主恩新,词客今为执法臣。 苕水共看初带印,沧波由此罢垂纶。 宽同汉室于廷尉,情似樊川杜舍人。 何处公馀堪引眺,三江烟雨五湖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在杭司理湖州:在杭州担任湖州司理的职位。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北京。
  • 跃马:骑马疾行,形容行动迅速。
  • 主恩新:新得到的君主的恩宠。
  • 词客:诗人,这里指徐熥自己。
  • 执法臣:执行法律的官员。
  • 苕水:湖州的一条河流。
  • 带印:指担任官职,掌管印信。
  • 沧波:广阔的水面。
  • 垂纶:钓鱼,这里比喻隐居或闲适的生活。
  • 宽同汉室于廷尉:像汉朝的廷尉那样宽厚公正。
  • 情似樊川杜舍人:情感上像杜甫那样深沉。
  • 公馀:公务之余。
  • 引眺:远望。
  • 三江:指长江、黄河、淮河。
  • 五湖: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巢湖。

翻译

在京城骑马疾行,新得君主的恩宠,我这个诗人如今成了执行法律的官员。 我们一同在苕水边初次掌管印信,从此广阔的水面不再是我垂钓的地方。 我像汉朝的廷尉一样宽厚公正,情感上则像杜甫那样深沉。 公务之余,何处可以远望呢?那三江的烟雨和五湖的春色。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徐熥在得到新职后的心情与期待。诗中,“长安跃马主恩新”描绘了诗人得宠的喜悦,而“苕水共看初带印”则展现了新职的开始。通过对比“沧波由此罢垂纶”与“宽同汉室于廷尉”,诗人表达了自己从闲适生活转向公职的决心和对自己公正执法的期望。最后,以“三江烟雨五湖春”作为公务之余的遐想,增添了诗意的深远与美感。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