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残雨倦欹枕,病中时序分。 秋虫与秋叶,一夜隔窗闻。 虚室对摇落,晤言无与群。 冥心试观化,世故如丝棼。 但看鸢戾天,岂见山出云。 下里徒击节,朱弦秘南薰。 梧桐秀朝阳,上有威凤文。 终待九成奏,来仪瑞吾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欹枕(qī zhěn):斜靠着枕头。
  • 时序:季节的顺序。
  • 虚室:空荡的房间。
  • 摇落:指树木的叶子落下。
  • 晤言:对话,交谈。
  • 冥心:沉思,深思。
  • 观化:观察变化。
  • 世故:世俗的事情。
  • 丝棼(sī fén):纷乱如丝。
  • 鸢戾天(yuān lì tiān):鸢飞戾天,形容鸢飞得很高。
  • 下里:指民间。
  • 击节:打拍子,这里指民间音乐。
  • 朱弦:红色的琴弦,指高雅的音乐。
  • 南薰:指南风,也指高雅的音乐。
  • 威凤文:指凤凰的图案,象征吉祥。
  • 九成:古代乐曲名,指完成。
  • 来仪:指凤凰来仪,象征吉祥。

翻译

残余的雨声让我疲倦地斜靠在枕头上,病中的我感受着季节的变迁。秋天的虫鸣和落叶,一夜之间隔着窗户都能听见。空荡的房间对着落叶,无人与我交谈。我深思着观察世间的变化,世俗的事情如同纷乱的丝线。只看见鸢鸟飞向天空,却不见山间云雾的升起。民间只能击打节拍,高雅的音乐却秘而不宣。梧桐树在朝阳下显得格外秀丽,树上有凤凰的图案。最终等待着九成乐曲的完成,凤凰来仪,为我们的君王带来吉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对季节变迁的感受和对世事的沉思。诗中,“秋虫与秋叶,一夜隔窗闻”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而“虚室对摇落,晤言无与群”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诗人通过观察自然和世事的变化,表达了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