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隐

· 韩偓
屏迹还应减是非,却忧蓝玉又光辉。 桑梢出舍蚕初老,柳絮盖溪鱼正肥。 世乱岂容长惬意,景清还觉易忘机。 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苧作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屏迹:隐居。
  • 蓝玉:比喻年轻才俊。
  • 桑梢:桑树的顶端。
  • 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散。
  • 藜藿:指野菜,这里代表简朴的生活。
  • :苎麻,可以用来制作粗布衣服。

翻译

隐居避世,希望能减少是非纷扰,却又担心年轻的才俊再次闪耀光芒。桑树顶端的叶子已经长出,家中的蚕也即将成熟;柳絮覆盖了溪流,鱼儿正肥美。在这个乱世中,岂能长久地享受惬意的生活;景色虽清幽,却也容易让人忘记世俗的机巧。对于世间的繁华美丽,我已无心过问,只愿以野菜充饥,以苎麻为衣,过简朴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韩偓在乱世中选择隐居生活的决心和态度。诗中,“屏迹还应减是非”一句,即表明了诗人希望远离纷扰、减少是非的愿望。而“却忧蓝玉又光辉”则透露出诗人对年轻才俊可能再次被世俗所用的担忧。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以桑蚕、柳絮、鱼肥等意象,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最后两句“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苧作衣”,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