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
前年冠獬豸,戎府随宾介。去年簪进贤,赞导法宫前。
今兹戴武弁,谬列金门彦。问我何所能,头冠忽三变。
野性惯疏闲,晨趋兴暮还。花时限清禁,霁后爱南山。
晚景支颐对尊酒,旧游忆在江湖久。庾楼柳寺共开襟,枫岸烟塘几携手。
结庐常占练湖春,犹寄藜床与幅巾。疲羸只欲思三径,戆直那堪备七人。
更想东南多竹箭,悬圃琅玕共葱茜。裁书且附双鲤鱼,偏恨相思未相见。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獬豸 (xiè zh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是非曲直。
- 簪进贤:古代官员的冠饰,表示官职。
- 法宫:指皇宫。
- 武弁 (wǔ biàn):武官的帽子。
- 金门彦:指朝廷中的才俊。
- 霁后 (jì hòu):雨过天晴之后。
- 支颐 (zhī yí):手托腮。
- 庾楼:古代楼名,此处泛指楼阁。
- 练湖:湖名,此处指诗人旧居附近的水域。
- 藜床 (lí chuáng):用藜草编制的床。
- 幅巾 (fú jīn):古代男子戴的头巾。
- 疲羸 (pí léi):疲惫瘦弱。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
- 戆直 (gàng zhí):刚直,直率。
- 竹箭:竹子。
- 悬圃 (xuán pǔ):传说中的仙境。
- 琅玕 (láng gān):美玉。
- 葱茜 (cōng qiàn):青翠鲜艳。
- 双鲤鱼:古代书信的代称。
翻译
前年我戴着獬豸冠,随军府的宾客。去年我戴上了进贤冠,在皇宫前辅助法事。 如今我戴着武官的帽子,错误地成为了朝廷中的才俊。问我有何能力,我的头冠已经三次变化。 我习惯了野外的闲适,早晨前往,傍晚归来。花开的季节限制在清静的禁地,雨后天晴我喜爱南山。 傍晚时分,我手托腮对着酒杯,回忆起久远的江湖旧游。庾楼和柳寺共同开怀,枫岸和烟塘多次携手。 我曾在练湖春光中结庐,仍然寄居在藜床和幅巾之中。疲惫瘦弱的我只想回到三径之地,直率的我怎能应付七人的事务。 更想东南地区茂密的竹林,悬圃中的美玉与青翠。我写信并附上双鲤鱼,只是遗憾相思却未能相见。
赏析
这首诗是权德舆在晚年回忆江南旧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己官职变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从军府到朝廷,再到武官的生涯轨迹,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江湖旧游的深情回忆。诗的结尾,诗人通过想象东南的竹林和悬圃的美景,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
权德舆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次韵周安道宪史仲春雨窗书怀十首 其八 》 —— [ 元 ] 叶颙
- 《 鸿轩下有蔷薇予初至时生意盖仅存耳予为灌溉壅护今年春遂大盛仲春著花数百萼大几如芍药丰盛妍丽顷所未见也余有黄州之行酌酒赏别 》 —— [ 宋 ] 张耒
- 《 御园仲春即事 》 —— [ 清 ] 弘历
- 《 呈李之仪 》 —— [ 宋 ] 贺铸
- 《 送文太师再致政归西都二首 其一 》 —— [ 宋 ] 陆佃
- 《 恭遇上耕籍田作诗八章 》 —— [ 明 ] 黎遂球
- 《 庚戌仲春因公乘传道出巴陵暮登岳阳楼感赋 》 —— [ 清 ] 汪为霖
- 《 馆中春日 》 —— [ 明 ] 刘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