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朝拜昭陵

清秋寿原上,诏拜承吉卜。 尝读贞观书,及兹幸斋沐。 文皇昔潜耀,隋季自颠覆。 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神祇戴元圣,君父纳大麓。 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餗。 无疆传庆祚,有截荷亭育。 仙驭淩紫氛,神游弃黄屋。 方祗护山迹,先正陪岩腹。 杳杳九嵏深,沈沈万灵肃。 鸟飞田已辟,龙去云犹簇。 金气爽林峦,乾冈走崖谷。 吾皇弘孝理,率士蒙景福。 拥佑乃清夷,威灵谅回复。 礼承三公重,心愧二卿禄。 展敬何所伸,曾以斧山木。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 寿原:指陵墓所在地,寓意长寿之地。
  • 承吉卜:接受吉祥的卜辞,指得到好的预兆。
  •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代表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
  • 潜耀:隐藏的光辉,指唐太宗在隋末的隐忍和准备。
  • 颠覆:推翻,指隋朝的灭亡。
  • 抚运:顺应天命。
  • 救焚:救火,比喻及时挽救危机。
  • 逐鹿:争夺天下。
  • 神祇:神灵。
  • 元圣:至高无上的圣人,指唐太宗。
  • 大麓:大山,比喻重要的职位或责任。
  • 兵符:调兵的令牌,象征军权。
  • 鼎餗:鼎中的食物,比喻国家的重任。
  • 庆祚:吉祥的福祉。
  • 亭育:养育,培养。
  • 仙驭:神仙的坐骑,比喻超凡脱俗。
  • 淩紫氛:穿越紫色的云雾,形容神仙的境界。
  • 黄屋:帝王的宫殿。
  • 方祗:四方之神。
  • 岩腹:山岩的中心。
  • 九嵏:九重山,形容山的高远。
  • 万灵:万物之灵,指各种神灵。
  • 金气:秋天的气息。
  • 乾冈:高大的山脊。
  • 弘孝理:弘扬孝道和治理之道。
  • 率土:指全国。
  • 景福:大福。
  • 拥佑:保护和佑助。
  • 清夷:太平盛世。
  • 威灵:神威。
  • 回复:恢复,复兴。
  • 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职,象征极高的荣誉。
  • 二卿禄:两位高级官员的俸禄,指自己的职位和待遇。
  • 展敬:表达敬意。
  • 斧山木:用斧头砍山中的木头,比喻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翻译

在清秋时节,我前往寿原上的昭陵朝拜,接受了吉祥的卜辞。我曾读过贞观时期的书籍,现在有幸在此斋戒沐浴。唐太宗在隋末隐藏了他的光辉,隋朝最终自取灭亡。他顺应天命,及时挽救危机,而不是为了争夺天下。神灵和至高无上的圣人,唐太宗,接受了重要的职位和责任。优秀的将领被授予军权,正直的大臣承担国家的重任。无尽的吉祥福祉被传承,国家得到了培养和养育。神仙穿越紫色的云雾,神灵放弃了帝王的宫殿。四方之神保护着山岩的中心。在九重山深处,万物之灵都显得肃穆。鸟儿飞翔的地方田地已经开垦,龙离开后云依然聚集。秋天的气息使林峦清爽,高大的山脊在崖谷中延伸。我们的皇帝弘扬孝道和治理之道,全国都沐浴在大福之中。保护和佑助带来了太平盛世,神威和复兴。我承担着三公的重任,心中对两位高级官员的俸禄感到惭愧。我如何表达我的敬意呢?我曾经用斧头砍山中的木头,以此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是权德舆在仲秋时节朝拜唐太宗昭陵时的作品,表达了对唐太宗的崇敬和对贞观之治的赞美。诗中,权德舆通过对唐太宗的功绩和德行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英明君主的形象。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职位的敬畏。诗的语言庄重典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理想。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