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茅泽民蟠松图为陈彦廉寿

· 袁华
太丘仙人初度日,高景山前览秋色。 才名不减郑广文,百年才过三之一。 长松卧地数百弓,全生不与社栎同。 苍髯鲐背冰雪操,根有虎魄燕支红。 茅君欲驾茅龙去,为貌蜿蟺入囊楮。 蟠桃再食河再清,迟子披图重延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初度日:生日。
  • 太丘:地名,这里指陈彦廉的故乡。
  • 仙人:对陈彦廉的美称。
  • 高景山:山名,可能是陈彦廉所在地的山。
  • 郑广文:人名,可能是指历史上的郑玄,因其学识渊博,故用以比喻陈彦廉的才学。
  • 三之一:三分之一,这里指陈彦廉的年龄。
  • :古代长度单位,一弓约等于六尺。
  • 社栎:指普通的栎树,与长松相对,表示长松的非凡。
  • 苍髯鲐背:形容长松的树皮苍老,如同老人的胡须和背脊。
  • 冰雪操:比喻长松的品格高洁。
  • 虎魄燕支红:形容长松的根部长有珍贵的虎魄和燕支(一种红色颜料)。
  • 茅君:指茅泽民,画此蟠松图的画家。
  • 茅龙:茅君所画的龙。
  • 蜿蟺:形容龙蛇等爬行动物的弯曲盘旋。
  • 囊楮:指画囊和画纸。
  •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象征长寿。
  • 河再清:比喻时世太平,河清海晏。
  • 迟子:等待你。
  • 披图:打开画卷。
  • 延伫:长时间站立等待。

翻译

在太丘仙人陈彦廉的生日那天,他站在高景山上眺望秋天的景色。他的才名不亚于古代的郑玄,而他的生命才刚刚走过三分之一。有一棵长松卧在地上,长达数百弓,它的生长与普通的社栎不同。长松的树皮苍老如老人的胡须和背脊,它的品格高洁如冰雪,根部还长有珍贵的虎魄和燕支红。茅泽民想要骑着茅龙离去,但他为了描绘这蜿蜒盘旋的长松,将其收入画囊和画纸中。当蟠桃再次成熟,河水再次清澈时,我将等待你打开这幅画卷,长时间站立等待。

赏析

这首诗以陈彦廉的生日为背景,通过描绘长松的非凡形象,赞美了陈彦廉的高洁品格和卓越才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将长松比作陈彦廉,将其苍老的树皮比作老人的胡须和背脊,将其高洁的品格比作冰雪,表达了诗人对陈彦廉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陈彦廉长寿和时世太平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祝寿诗。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