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阁:古代指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 纶丝:指皇帝的诏令或重要的文书。
- 四陲:四方边疆。
- 乘槎:乘坐竹筏或木筏,比喻远行或探险。
- 博望: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博望坡,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
- 关中:指陕西中部地区,古时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 置驿:设置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官员休息、换马的地方。
- 雷时:指雷鸣之时,比喻声势浩大或时机成熟。
-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用羽毛装饰以示紧急。
- 荆襄:指荆州和襄阳,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区域。
- 饟运:指军粮的运输。
- 蜀汉:指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
- 秘书:指掌管文书的官员,这里可能指中书省的官员。
- 宰辅:指辅佐皇帝的宰相或高级官员。
- 扶摇:指自下而上的旋风,比喻迅速升迁。
- 九万:极言其高远。
- 天池:指神话中的天界之池,比喻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翻译
你回到凤阁执掌重要的文书,何况你的治理使得四方边疆平静无事。 海上虽无博望坡那样的英雄事迹,但在关中设置驿站,时机已成熟。 紧急的军情文书已报告荆襄地区的恢复,军粮运输虽慢但不必叹息蜀汉的迟缓。 圣明的时代,掌管文书的官员都能成为辅佐皇帝的宰相,像扶摇直上的旋风,从天池中崛起,达到极高的地位。
赏析
这首诗是袁华对施克让大监的赞颂,通过描绘其在中书省的重要职责以及对边疆的平静治理,表达了对其政治才能和功绩的认可。诗中“海上乘槎无博望,关中置驿有雷时”一句,既表达了对施克让未能有更大作为的遗憾,也暗示了其时机已到,将有大作为。末句以“扶摇九万起天池”作结,形象地描绘了施克让将来的高升和辉煌,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