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诗

· 桑悦
长风合滩水,浩浩同一声。 余音入松竹,又作竿籁鸣。 文章同元气,随物能赋形。 变化莫可测,刘累难持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浩浩:形容水势盛大。
  • 竿籁:竹子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
  • 元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也指宇宙间的自然之气。
  • 赋形:赋予形态。
  • 刘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善于驾驭变化莫测的事物。
  • 持衡:保持平衡。

翻译

长风与滩水相汇,浩浩荡荡发出同一声响。 这余音穿透松竹,又像是竹子在风中鸣响。 文章如同宇宙的元气,能够随着事物赋予它们形态。 这种变化无法预测,即使是刘累也难以保持平衡。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文章创作的深刻理解。诗中“长风合滩水,浩浩同一声”描绘了自然界中力量与和谐的结合,而“余音入松竹,又作竿籁鸣”则进一步以声音为媒介,将自然与文化艺术相联系。后两句“文章同元气,随物能赋形。变化莫可测,刘累难持衡”则深刻阐述了文章创作的本质,即文章如同宇宙的元气,能够随着事物的特性赋予它们形态,且这种变化是复杂多变的,即使是传说中善于驾驭变化的刘累也难以完全掌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桑悦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民怿,号思玄居士。成化元年举人。会试得副榜。除泰和训导,迁柳州通判,丁忧,遂不再出。好为大言,以孟子自况,谓文章举天下惟悦,次则祝允明。有《桑子庸言》、《思玄集》。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