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 孙蕡
崆峒云气远嶙峋,万片从龙下孟津。 三月久晴农事晚,一时甘雨帝城春。 蟠桃花发丹砂炫,御柳条长翡翠匀。 老我宦游归计阻,仙台几度药苗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西。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峰、岩石等突兀、重叠。
  • 孟津: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黄河渡口之一。
  •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 丹砂: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常用于颜料或药材。
  • 御柳:宫廷中的柳树。
  • 翡翠:一种宝石,绿色,此处形容柳条的绿色。
  • 宦游:指出仕在外。
  • 仙台:神话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 药苗:药材的幼苗。

翻译

崆峒山的云气远看嶙峋,万片云朵仿佛从龙口中吐出,飘向孟津。 三月里久晴无雨,农事因此推迟,如今一场甘雨降临,帝都迎来了春天。 蟠桃花盛开,红得像丹砂一样炫目,宫中的柳条长长,绿得如同翡翠一般均匀。 我这老者在外为官,归乡的计划受阻,仙台之上,药材的幼苗几度更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喜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无奈。诗中“崆峒云气远嶙峋”以壮阔的山景开篇,引出春雨的降临。后两句通过对“蟠桃花”和“御柳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雨后的帝都春色。结尾则透露出诗人因官职束缚而无法归乡的遗憾,以及对仙境般生活的向往。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