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六首
云布始成雨,事立在能豫。
厚风催大翼,始可图南翥。
半生经世念,暗逐水流去。
与世既以疏,于身亦何虑。
伊吕康四海,此身已难如。
州县吏徒劳,庙堂人要住。
大亏山林宽,而有容我处。
逍遥随化迁,君子何忧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预备,预先准备。
- 图南翥:比喻志向远大,南翥指向南飞翔。
- 经世念:指治理国家、社会的抱负和愿望。
- 伊吕:伊尹和吕尚,古代著名的贤相。
- 康四海:使天下安定。
- 庙堂:指朝廷。
- 大亏:此处意为“大得足以”。
- 山林宽:指隐居山林的宽广空间。
- 化迁:自然的变化和迁移。
翻译
云彩聚集,终于化作雨水,事情的成功在于预先的准备。 只有借助强劲的风力,才能展翅高飞,向南追逐梦想。 半生致力于治理国家的梦想,如今已随流水悄然逝去。 与世俗的联系已经疏远,对自身的忧虑也就不复存在。 像伊尹和吕尚那样安定四海,这样的成就对我来说已难以企及。 州县的官吏徒劳无功,而朝廷中的人却渴望留存。 山林的宽广给予了我足够的空间,这里有着容纳我的地方。 随着自然的变化,我自在地生活,君子又何必忧虑和恐惧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桑悦对世事的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云布始成雨”寓意着成功需要预先的准备,而“厚风催大翼”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远大志向的向往。随着诗篇的展开,诗人逐渐表达出对经世之念的放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超然态度。诗末,诗人选择隐居山林,顺应自然的变化,体现了君子无忧无惧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