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浸天:满天,形容水浪极高。
- 引黛:引,引导;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这里指山色。
- 朝童:早晨的孩童。
- 水怪:水中神秘的生物。
- 夜女:夜晚的女子。
- 江黄:江中的黄色,可能指江水在夜晚的某种颜色。
- 种橘:种植橘子。
- 成市:形成市场。
- 凿山:开凿山体。
- 半作堂:一半作为房屋。
- 烦指点:需要指点,形容路途复杂。
- 洞口:山洞的入口。
- 觅渔郎:寻找渔夫。
翻译
白浪滔滔,仿佛浸透了整个天空,冷冽而壮观;青山连绵,山色如黛,显得分外悠长。早晨的孩童对水中的神秘生物感到迷茫,而夜晚的女子则在江中黄色的映衬下出现。这里种植的橘子已经形成了市场,而开凿山体建造的房屋也已半数完成。路途似乎复杂,需要指点,而山洞的入口则等待着寻找渔夫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描绘白浪、青山、朝童、夜女等元素,构建了一幅既神秘又生动的画面。诗中“白浪浸天冷”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冷峻,而“青山引黛长”则通过色彩的运用,展现了山色的深邃与绵长。后两句通过对朝童和夜女的描绘,增添了诗中的神秘色彩。结尾的“洞口觅渔郎”则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袁宏道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