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董江都祠:董仲舒的祠堂,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曾任江都相。
- 太息:深深地叹息。
- 江都相:指董仲舒,因其曾任江都相。
- 帷:帐幕。
- 园:指董仲舒的园地。
- 未窥年:未能亲眼见到。
- 大业:伟大的事业或成就。
- 尼山:指孔子,因孔子生于尼山。
- 真源:真正的源头或根本。
- 洛水:河流名,此处可能指洛阳,古代文化中心之一。
- 天人三策:董仲舒提出的关于天人关系的三大政策。
- 不废:不会废弃,永存。
翻译
深深叹息江都相,遗留下来的风范依旧清晰可见。帐幕中仿佛还留有他曾经的身影,园地却未能亲眼见到他的岁月。他的伟大成就在孔子之后,真正的学问源头在洛阳之前。他所提出的天人三策,将永存于世,万年流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董仲舒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诗中,“太息江都相”一句即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的敬仰之情。通过“帷疑曾下日,园忆未窥年”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营造了一种时光倒流、历史重现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董仲舒的存在。后两句“大业尼山后,真源洛水前”则进一步强调了董仲舒在儒家学派中的重要地位,将其与孔子并列,显示了其在儒家文化传承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天人三策在,不废万年传”则是对董仲舒学术贡献的肯定,表达了对其思想影响深远、永载史册的赞颂。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
胡应麟的其他作品
- 《 王恒叔山居杂咏十首 其四 嘉树台 》 —— [ 明 ] 胡应麟
- 《 访张伯起煖阁小集夜同过幼于园 》 —— [ 明 ] 胡应麟
- 《 寄戚总戎 》 —— [ 明 ] 胡应麟
- 《 伏虎岩 》 —— [ 明 ] 胡应麟
- 《 相国赵公命馆人除舍授餐以待余适产二雏未及趋赴先此寄怀二首 》 —— [ 明 ] 胡应麟
- 《 哭梁思伯中翰四首 》 —— [ 明 ] 胡应麟
- 《 同吴允兆登赵文学环翠亭时梅雨大作谈棋竟暮 》 —— [ 明 ] 胡应麟
- 《 寄俞声父广文俞君六十而意气壮甚投余万言之书愧无以报报以短歌 》 —— [ 明 ] 胡应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