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八诗后鄙怀不能己巳伏枕呻吟再成八律共前什计十六章辄命使者焚之几筵次公有灵当为我击节三神之顶浮一大白也

才名伯仲世争奇,并握隋和照海湄。 大野正看仪凤日,荒郊俄遇泣麟时。 惟应翰墨留千载,盛有文章落四夷。 烨烨鸡林传赏遍,悬金宁俟国门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伯仲:兄弟之间的次序,比喻不相上下。
  • 隋和:指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者都是珍贵的宝物。
  • 海湄:海边。
  • 仪凤:凤凰的仪态,比喻杰出的人才。
  • 泣麟:传说孔子见麟而泣,因为麟是仁兽,象征着吉祥,但出现在乱世,孔子因此感到悲哀。
  • 翰墨:笔墨,指书写和文学创作。
  • 四夷: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泛指边远地区。
  • 烨烨:光亮、灿烂的样子。
  • 鸡林: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文化中心。
  • 悬金:悬赏,这里指作品的价值被广泛认可。
  • 国门:国家的门户,这里指国家的认可或官方的评价。

翻译

才名不相上下,世人争相称奇,我们共同拥有如隋侯之珠和和氏之璧般的才华,照耀在海边。 在大地上,我们正期待着凤凰般的杰出人才,却在荒郊野外遭遇了孔子见麟而泣的时刻。 只有通过笔墨,我们的作品才能流传千年,我们的文学成就遍布四方。 在鸡林之地,我们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光彩夺目,无需等待国家的认可,其价值已被世人所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同辈才华的自豪,以及对文学成就的自信。诗中通过“隋和照海湄”、“仪凤日”、“泣麟时”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才华的珍视和对时代的感慨。后两句则直接赞美了他们的文学作品能够流传千古,被广泛传颂,无需官方的认可,其价值自然显现。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无限热爱和对作品价值的坚定信念。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