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

怅望沅湘有所思,楚宫泯没至今悲。 三闾大族惟三户,九面衡阳岂九疑。 歌舞东皇暾未出,夷犹北渚月频移。 零陵不是来龙驭,讵有湘累谒帝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韶阳(sháo yáng):古地名,今湖南邵阳一带。 恭谒(gōng yè):恭敬地参拜。 虞帝(yú dì):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即虞舜。 赋(fù):古代一种文体,形式较为自由,多用来抒发感情。 沅湘(yuán xiāng):指湘江和沅江,湖南地区的两大江河。 楚宫(chǔ gōng):楚国的宫殿。 三闾(sān lǘ):古代楚国的三大贵族。 衡阳(héng yáng):古地名,今湖南衡阳一带。 东皇(dōng huáng):指太阳。 夷(yí):指太阳。 北渚(běi zhǔ):北边的水边。 零陵(líng líng):古地名,今湖南零陵一带。 龙驭(lóng yù):指龙的驾驭。 湘累(xiāng lěi):指湘水的波涛。

翻译

怀着对沅湘地区的思念,楚国的宫殿已经消失至今,令人悲伤。三大贵族只剩下三户,衡阳的九面岂会有九种疑虑。歌舞还未在东方太阳升起,太阳还在北边的水边频繁移动。零陵并非龙所驾驭,难道有人曾经恭敬地参拜过虞帝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楚国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楚国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消逝文化的感慨。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将对故国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