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逢马培原给谏时给谏被沙门眼

平湖雨过白鸥飞,有客扁舟薄暮归。 明月渐圆居士法,天花犹著比丘衣。 湘累梦寐通瑶圃,梅福封章隔紫微。 去国离家予亦久,相逢萧寺泪同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平湖(píng hú):湖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市; 马培原(mǎ péi yuán):指南宋时期的文学家马希萼; 给谏(jǐ jiàn):指给皇帝进谏言; 沙门(shā mén):佛教徒; 居士(jū shì):佛教中指在家修行的人; 比丘(bǐ qiū):佛教中指出家修行的僧侣; 湘累(xiāng lěi):指湘江; 瑶圃(yáo pǔ):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梅福(méi fú):指梅花; 紫微(zǐ wēi):星宿名,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官; 萧寺(xiāo sì):佛寺名,位于今湖南省株洲市。

翻译

在平湖遇见马培原,他给皇帝进谏言时被佛教徒看到了。 平湖雨过,白鸥飞翔,有客人乘着小舟在黄昏时分归家。 明月渐圆,居士在修行,天花还残留在比丘的衣袍上。 梦中游历湘江,仿佛置身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梅花幸运地盛开,星宿紫微高悬。 离开故国,离开家园,我也已经很久了,相逢在萧寺,泪水一同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平湖遇见马培原的情景,表达了对离乡别井、思念故国的感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乡愁,同时也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