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再宿碧云寺
春来虎溪笑,别尔竟长途。
初地缘犹在,诸天念未孤。
比丘惊出定,檀越见能呼。
忍草看如昨,灵花问已无。
归云仍卧榻,流水自斋厨。
病骨苏金髓,尘心冷玉壶。
暂栖同怖鸽,乞食伴饥乌。
欲施周颙宅,吴中盗一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云寺:位于北京西郊,是明代著名的佛教寺院。
- 虎溪:指碧云寺附近的一条溪流。
- 初地:指佛教中的初果,即初步达到的境界。
- 诸天:佛教中指天界的神祇。
- 比丘:指出家修行的男性僧侣。
- 出定:指从冥想或禅定状态中醒来。
- 檀越:指施主,即向寺院或僧侣布施的人。
- 忍草:指忍耐之草,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
- 灵花:指神奇的花,这里可能指寺院中的某种特殊花卉。
- 归云:指归来的云,比喻诗人自己。
- 卧榻:指睡觉的床。
- 斋厨:指寺院中的厨房,用于准备素食。
- 金髓:指珍贵的药材,比喻治愈疾病的良药。
- 玉壶:指清净无瑕的心灵。
- 怖鸽:指因恐惧而飞翔的鸽子,比喻处于不安状态的人。
- 饥乌:指饥饿的乌鸦,比喻贫困或饥饿的人。
- 周颙宅:指周颙的住宅,周颙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 盗一区:指偷盗一块地,这里可能指诗人想要施舍一块地给寺院。
翻译
春天时在虎溪边微笑告别,如今再次踏上这漫长的旅途。 初次到达的境界依旧清晰,天界的思念并未减少。 比丘们惊讶地从禅定中醒来,施主们也能被认出。 忍耐之草看起来依旧如昨,神奇的花朵却已不见。 归来的云依旧停留在床榻之上,流水声从斋厨传来。 病体因金髓般的良药而恢复,尘世之心因玉壶般的清净而冷却。 暂时栖息如同惊飞的鸽子,乞食时与饥饿的乌鸦为伴。 想要施舍周颙的住宅,却在吴中偷得一块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再次访问碧云寺的情景,通过对寺院环境、僧侣生活以及自身心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境界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淡漠。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比喻,如“初地”、“诸天”、“比丘”、“檀越”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修养。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忍草”、“灵花”、“归云”、“流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施舍的愿望,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