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子:指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谢榛等七人,他们因文学成就而并称“后七子”。
- 金瓯:比喻国土,这里指皇帝的御笔。
- 御题:皇帝的题词或评价。
- 摇笔:挥笔,形容写作或处理政务。
- 雨露:比喻恩泽,这里指皇帝的恩惠。
- 挥鞭:挥动马鞭,形容出征或远行。
- 虹霓:彩虹,这里比喻战功或政绩。
- 张公:可能指张九龄,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这里比喻肖甫中丞。
- 政就:政治成就。
- 蜀国弦调:蜀地的音乐,这里指蜀地的文化或生活。
- 元戎:主帅,这里指肖甫中丞。
- 小队:小规模的军队或随从。
- 新庄:新建立的庄园或居所。
- 浣花溪:位于四川成都,是杜甫的故居所在地,这里比喻肖甫中丞的新庄。
翻译
当时我们七子名声相当,谁能像金瓯那样得到皇帝的御笔题词。挥笔在江南施政,如同开启雨露般的恩泽;挥鞭出征海外,如同卷起彩虹般的辉煌战功。张公(肖甫中丞)的政治成就确实值得高兴,蜀地的音乐自然不会显得凄凉。如果允许主帅带领小队经过,新建立的庄园也可以被称为浣花溪。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对肖甫中丞开府吴中的祝贺之作。诗中,王世贞以“七子”自比,表达了对肖甫中丞得到皇帝御题的羡慕。通过“摇笔江南”与“挥鞭海外”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肖甫中丞在内政与外交上的卓越成就。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将肖甫中丞的政治成就与蜀地的文化生活相联系,表达了对其政绩的赞赏与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故将军曾侯子澄见访长歌赠之 》 —— [ 明 ] 王世贞
- 《 得骐儿领解南都报书此寄勉 》 —— [ 明 ] 王世贞
- 《 拟古七十首李都尉陵从军 》 —— [ 明 ] 王世贞
- 《 比曹初考述职有感 》 —— [ 明 ] 王世贞
- 《 自长兴还抵岘山遇李使君冒雨邀酌屈指郢中之会忽五载矣归成二章奉寄 》 —— [ 明 ] 王世贞
- 《 咏碧莲花花初正碧久之则纯白矣 》 —— [ 明 ] 王世贞
- 《 汉郊祀歌二十首练时日 》 —— [ 明 ] 王世贞
- 《 为王光禄赋白燕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