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驭宗伯:人名,即王锡爵,字元驭,明代官员。
- 宗伯:古代官名,后用以尊称礼部尚书。
- 学士:古代官职,这里指王锡爵。
- 银鱼:指银质的鱼符,古代官员的信物。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爱菊著称。
- 东篱:陶渊明诗中常提到的采菊之地,后泛指种菊的地方。
- 晚节:晚年。
- 三友:指岁寒三友,即松、竹、梅。
- 天香:指牡丹的香气。
- 赐紫:古代官员赐予紫色官服,表示尊贵。
- 彩服:五彩的衣服,这里指牡丹的花色。
- 配黄:指菊花,黄色。
- 金卮:金制的酒器。
- 春秋笔:指春秋时期的史书笔法,这里比喻王锡爵的诗文。
- 风光:景色,这里指牡丹和菊花的美丽。
翻译
学士王锡爵焚烧银鱼符也不迟疑,居然像陶渊明一样傍着东篱赏菊。 谁说晚年没有三友相伴,忽然间牡丹借来一枝天香。 赐予紫色官服的荣耀独应夸耀,配上黄色的菊花双双可荐于金杯之中。 知道公的诗文如同春秋笔法,能让这美好时光并存于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锡爵在赏菊时意外发现一株紫牡丹的情景,通过对比陶渊明的东篱赏菊,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和对王锡爵诗文的推崇。诗中“晚节无三友”与“天香借一枝”形成对比,突出了牡丹的珍贵与美丽。最后两句以“春秋笔”比喻王锡爵的诗文,赞美其能捕捉并表达此时此刻的美好风光。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文人墨客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