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七十首李都尉陵从军

蜀江自西来,日夜流不息。 束为荆门峡,崩腾锁南国。 楚师既以?,秦疆渐以画。 万古擘石青,千秋吐灰黑。 我行仗三老,扬舲浩无极。 入耳寡停声,寓目鲜留色。 日落一线明,悄然中原碧。 惆怅为云女,虚无不可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蜀江:指长江上游流经四川的江段。
  • 荆门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长江三峡之一。
  • 崩腾:形容江水奔腾的样子。
  • 南国:指中国南方地区。
  • 楚师:指楚国的军队。
  • ?(yì):古代的一种烹饪方法,这里可能指楚军被消灭。
  • 秦疆:指秦国的疆域。
  • 擘石:劈开石头,形容山石的坚硬。
  • 吐灰黑:形容山石因风化而呈现出灰黑色。
  • 三老:古代对地方上有声望的老人的尊称。
  • 扬舲:划船。
  • 浩无极:形容江面宽阔,无边无际。
  • 入耳:听起来。
  • 寡停声:少有停歇的声音。
  • 寓目:所见。
  • 鲜留色:少有停留的景色。
  • 一线明:指夕阳的余晖。
  • 悄然:静静地。
  • 中原碧:指中原地区的天空或江水呈现出碧绿色。
  • 惆怅:伤感,失意。
  • 为云女:指仙女,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向往的理想或美好事物。
  • 虚无:空虚,不实在。
  • 不可即:无法接近。

翻译

蜀江从西边流淌而来,日夜不息地奔流。它被束缚在荆门峡中,崩腾的江水锁住了南国。楚国的军队已经覆灭,秦国的疆域逐渐划定。万古以来,这里的山石坚硬如铁,千秋岁月中,它们吐露出灰黑色的风化痕迹。我依靠着三位有声望的老人,划着船在浩无边际的江面上航行。听起来,江水的声音少有停歇,所见的景色也少有停留。夕阳的余晖在江面上划出一道明亮的光线,静静地,中原的天空或江水呈现出碧绿色。我感到惆怅,因为我所向往的仙女般的美好事物,虚无缥缈,无法接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荆门峡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蜀江的奔流不息象征着历史的洪流,荆门峡的险峻则象征着历史的转折点。通过对楚师覆灭、秦疆划定的历史回顾,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后半部分,诗人以江水的声音和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惆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