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七十首李都尉陵从军

秋风吹大荒,秋月满河梁。 尺书问马走,一枕遍羊肠。 羊肠几屈曲,轮鞅声相续。 句里孟门青,意中淇水绿。 绿水如丝流,青天去不收。 王猷兴欲尽,卫玠始生愁。 愁人自宛宛,日长岁苦短。 蘼芜虚早齐,不睹松柏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荒:边远荒凉的地方。
  • 河梁:桥梁。
  • 尺书:书信。
  • 羊肠:比喻曲折的小路。
  • 轮鞅:车轮和马缰,指车马声。
  • 孟门:地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
  • 淇水:河流名,在今河南省。
  • 王猷:指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 卫玠:东晋时期的美男子。
  • 宛宛:形容愁苦的样子。
  • 蘼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比喻时光易逝。
  • 早齐:早早地凋谢。

翻译

秋风在大荒之地吹拂,秋月照亮了桥梁。 书信问候着奔走的马匹,一夜之间穿越了曲折的小路。 小路多么曲折,车马声接连不断。 诗句中孟门的景色青翠,意念中淇水的碧绿。 碧绿的水如丝般流淌,青天无边无际。 王羲之的兴致似乎已尽,卫玠的愁思才刚刚开始。 愁苦的人自然显得忧郁,日子漫长而岁月苦短。 蘼芜草早早地凋谢,不见松柏的晚景。

赏析

这首作品以秋风、秋月开篇,营造了一种凄凉而辽阔的氛围。诗中通过“羊肠”、“轮鞅”等词语,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连续不断的行程。后文通过对孟门和淇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诗的结尾部分,通过“蘼芜虚早齐,不睹松柏晚”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