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罗浮寄呈石洞本师

· 成鹫
万事皆休岂复疑,美中不足但违师。 眼前耕凿无关道,心在耰锄渐废诗。 坐对潺湲通语默,历穷岑巘得平夷。 主人欲问罗浮事,荆棘当门花满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耰锄(yōu chú):古代农具,用于翻土和平整土地。
  •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声。
  • 岑巘(cén yǎn):山峰和山谷,泛指山景。
  • 平夷:平坦,平静。
  • 荆棘:带刺的灌木,常用来比喻困难或障碍。

翻译

万事都已休止,我还有什么疑惑呢?只是美好的事物中还有不足,那就是违背了老师的教诲。眼前耕作与修道似乎无关,心中的耰锄渐渐使诗篇荒废。静坐时听着潺潺流水,默默无语;历经山峰与山谷,最终达到心境的平和。主人若问罗浮山的近况,我会说门前荆棘丛生,但花儿依旧盛开满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师恩的怀念与对修行生活的反思。诗中,“万事皆休”与“美中不足”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师恩的重视。通过“眼前耕凿无关道”与“心在耰锄渐废诗”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与修道之间矛盾的感受。最后两句以荆棘与花朵并存的景象,寓意生活中的困难与美好并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