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李母

· 成鹫
春风吹老北堂萱,霜入菱花鹤鬓繁。 课子躬耕方寸地,抱孙亲授五千言。 馀餐留作斋僧饱,重纩旁分冻谷温。 愿得此山长有主,不妨持钵日登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堂萱:指母亲。北堂,古代指母亲的居室,也指母亲。萱,萱草,又称忘忧草,常用来象征母亲。
  • 菱花:指镜子,古代镜子常用铜制成,表面磨光,映出的影像如菱花般清晰。
  • 鹤鬓:指白发,比喻年老。
  • 课子:教导儿子。
  • 躬耕:亲自耕种。
  • 方寸地:指心,比喻内心的世界。
  • 五千言:指《道德经》,道教经典,共五千字。
  • 馀餐:剩余的食物。
  • 斋僧:供养僧人。
  • 重纩:厚重的棉衣。
  • 冻谷:寒冷的山谷。
  • 持钵:指僧人乞食。

翻译

春风吹拂着老母亲的居室,岁月如霜染白了她的发丝。她亲自教导儿子耕种,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期望;又亲自教授孙子《道德经》,传承着智慧。她将剩余的食物留给僧人,分享温暖;将厚重的棉衣分给寒冷山谷中的人,传递着关爱。愿这座山永远有主人,我愿意每天带着饭碗来此拜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形象,她不仅在物质上慷慨分享,更在精神上给予子孙以深厚的教诲。诗中“春风吹老北堂萱”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喻了母亲的慈爱如春风般温暖。后文通过对母亲日常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她的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结尾的愿望,表达了对这种家庭美德传承的深切期望。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