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 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壶清酒就倡家。 小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驿使: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人员。
  • 章台:古代长安城内的一条街道,因有章台宫而得名。
  • 棠梨宫:古代宫殿名,此处指长安的宫殿。
  • 葡萄馆:可能指长安城中的某个宴饮场所。
  • 曲江:位于长安城南的一处风景名胜区。
  •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此处泛指长安周边地区。
  • 下杜: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 青楼:古代指妓院,也用来泛指豪华的楼阁。
  • 倡家:指妓院。

翻译

洛阳的三月,梨花飘落,来自秦地的行人怀念春天的家乡,渴望归去。他扬鞭策马,疾驰在城南的小路上,早晨遇到了传递公文的使者,这位使者来自秦川。

前些日子,驿使从章台出发,传达消息说长安的春天已经早早到来。在棠梨宫中,燕子刚刚飞来,葡萄馆里的花儿正盛开。想到这些,行人更加急切地想要早些回家,于是他决定三月份就踏上通往长安的道路。

长安的道路上,春天格外迷人,微风和阳光在曲江边摇曳。无数的楼台依傍着渭水,五陵地区花柳遍布,秦川。秦川的寒食节非常繁华,但游子春天归来却不见自己的家。

在下杜的斗鸡场上,尘土初起,走马章台时,太阳已经半斜。章台在帝都被称为富贵之地,青楼在日暮时分歌声钟声响起。富贵人家的白马显得骄傲,五陵的年轻人也不甘示弱。

成双成对的年轻人带着弹弓来到金市,两两骑马鞭打着前往渭桥。渭城桥头的酒刚刚熟,金鞍白马不知是哪家。可怜那些弹奏锦瑟、筝和琵琶的人,在玉壶清酒的陪伴下,就在倡家。

小妇人春天来时不知羞涩,娇声唱出一曲杨柳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长安春天的繁华景象,通过行人的视角,展现了从洛阳到长安的旅途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地名和场景,如章台、棠梨宫、葡萄馆、曲江等,生动地勾勒出了长安的春日风光和都市生活的繁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游子思乡的哀愁,以及对长安富贵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唐代都市诗的佳作。

崔颢

崔颢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年)中进士,官司勋员外郎。现存诗仅四十多首,最有名的一首莫过于《黄鹤楼》。少年时作的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他四处游历。崔颢吟诗甚勤,其友人笑他吟诗吟得人也瘦(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明人辑有《崔颢集》。李白叹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