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段生

· 张籍
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 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 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 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 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 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 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 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 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 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役:指旅途劳顿。
  • 疾疚:指疾病。
  • 秦城: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 汴水湄:指汴水边,汴水流经今河南开封。
  • 飘断:形容离情如风中断丝,难以捉摸。
  • 修励:指自我修养和努力。

翻译

你我骨肉至亲,愿言长相随。 何况你离开父母,随我学习书诗。 同在旅途间,讲论学问亦未减少。 在我面前作文,日夕展现才华。 旅途多疾病,幸有你相伴扶持。 贫贱之事难料,今日却要别离。 我将前往长安,你留在汴水之滨。 离情如风中断丝,飘忽不定。 年幼独为客,举止难得体。 努力自我修养,常如见我时。 送我登上山冈,再拜问归期。 归期定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与亲人分别时的深情与不舍。诗中,“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直抒胸臆,表达了深厚的亲情。后文通过旅途中的相互扶持、学问的讲论,进一步描绘了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然而,“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一句,突转直下,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离别的痛苦。结尾处,作者以新年为归期,安慰亲人勿怨欢会迟,透露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对亲人的深切关怀。

张籍

张籍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