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慈和寺移宴

· 许浑
高寺移清宴,渔舟系绿萝。 潮平秋水阔,云敛暮山多。 广槛停箫鼓,繁弦散绮罗。 西楼半床月,莫问夜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前往。
  • 慈和寺:寺庙名。
  • :转移,此处指转移宴席。
  • 渔舟:渔民捕鱼用的小船。
  • :系住,拴住。
  • 绿萝:一种植物,这里指渔舟系在长有绿萝的地方。
  • 潮平:潮水退去,水面平静。
  • 秋水:秋天的河水。
  • :宽阔。
  • 云敛:云彩聚集。
  • 暮山:傍晚的山。
  • 广槛:宽阔的栏杆或平台。
  • 箫鼓:箫和鼓,古代的乐器。
  • 繁弦:繁多的弦乐器,如琴、筝等。
  •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这里形容乐声华丽。
  • 西楼:西边的楼阁。
  • 半床月:形容月光照在床上,只有一半。

翻译

前往慈和寺转移宴席,渔舟系在长满绿萝的地方。 潮水退去,秋天的河水显得宽阔,云彩聚集,傍晚的山色更加丰富。 在宽阔的栏杆旁停下箫鼓之声,繁多的弦乐器散发出华丽的乐声。 西边的楼阁上,月光只照亮了半张床,无需问今夜是何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慈和寺举行宴会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宴会氛围的渲染,展现了宁静而优雅的夜晚。诗中“潮平秋水阔,云敛暮山多”一句,以平阔的秋水和聚集的云彩、丰富的暮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后句“广槛停箫鼓,繁弦散绮罗”则通过音乐的描写,增添了宴会的华丽与热闹。结尾的“西楼半床月,莫问夜如何”则带有一种超然物外、忘却时间的悠然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宁静与美好的享受。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