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兰若

· 许浑
来往几经过,前轩枕大河。 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 蝶影下红药,鸟声喧绿萝。 故山归未得,徒咏采芝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兰若(lán rě):指寺庙,是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
  • :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 大河:指黄河。
  • 红药:即芍药花,因其花色红艳,故称红药。
  • 绿萝:一种常绿藤本植物,这里泛指绿色的藤蔓植物。
  • 故山:指故乡的山。
  • 采芝歌:古代隐士采芝而歌,表达隐逸之情。

翻译

来来往往多次经过,前廊正对着壮阔的黄河。 远处的帆船在春水中显得格外宽阔,高高的寺庙在夕阳下显得更加众多。 蝴蝶的影子轻轻掠过红艳的芍药花,鸟儿的叫声在绿萝藤蔓间回荡。 虽然思念着故乡的山,却未能归去,只能徒然吟唱着采芝的歌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潼关寺庙的所见所感。诗中,“前轩枕大河”一句,既展现了黄河的壮阔,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渺小。“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则通过远近、高低、动静的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河景图。后两句“蝶影下红药,鸟声喧绿萝”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结尾的“故山归未得,徒咏采芝歌”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无法归去的无奈与怅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